一手好牌被打稀烂!近代亚洲最强北洋舰队因内耗而没落
-
将一手绝佳好牌打得一塌糊涂,近代亚洲堪称最强的北洋舰队究竟是怎样在内部的自我消耗中走向衰败的
原本握有一手绝佳好牌,最终却打得一塌糊涂。近代亚洲堪称最强的北洋舰队,究竟是怎样在自身的内部消耗中走向衰败的
在19世纪末期的东亚地区,一支规模庞大、连西方列强都不禁刮目相看的舰队正逐步崭露头角。它便是1888年建成的北洋舰队,麾下有25艘主力战舰以及80多艘辅助船只,在《美国海军年鉴》的排名中位居世界第九,堪称当时亚洲实力最为雄厚的海军力量。可谁能想到,这样一支配备“定远”“镇远”等世界顶级铁甲舰的强劲舰队,却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走向衰败。党派之间的明争暗斗、经费的大量缩减、内部的派别倾轧,好似三把锋利无比的宝剑,直直刺进了这支舰队的要害。最终,在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里,这支往昔令日本胆寒的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与威海卫海战中全军覆灭。旗舰“定远”号无奈自爆,“镇远”号则被敌方当作战利品掳走。一段满是争议与遗憾的历史教训,就这样在东亚的海空之间缓缓拉开帷幕。
海防形势紧迫需加紧建设 列强围绕周边尽显威风之势
1840 年,古老中国的大门被英国凭借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在这场战争里,大清帝国海防力量的状况完全显现出来,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开始重视起海防建设的重要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定之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典型的地方实力派,发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洋务运动。清政府着手引入西方的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然而海军建设依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
1874年,日本武装进犯台湾,于牡丹社对原住民展开血腥屠杀。面对这般挑衅行径,清政府无奈之下,只得拿出50万两白银以使日军撤离,此举让朝野各界深感耻辱 。
这场危机促使清政府坚定了海军建设的决心。1875年5月,在沈葆桢、丁日昌等人提议下,朝廷批准了建设三洋海军的计划。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负责北洋水师,其驻防于京畿门户之地。两江总督沈葆桢创建了南洋水师,用以守卫长江流域。福建水师由左宗棠主持,承担着台湾海峡的防务工作 。
在这三支舰队里,北洋水师得到的支持最为丰厚。沈葆桢觉得,将四百万两经费用于分散建设,比不上集中力量发展北洋。再加上李鸿章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清廷遂决定着重打造北洋舰队。
1876年之时,李鸿章着手从英国订购军舰。“龙骧”“虎威”“飞霆”“策电”这四艘蚊船的抵达,让北洋的军官们看到了现代化海军的曙光。
1880年,德国伏尔铿厂接收到了来自北洋水师的订单,订购的是两艘在当时堪称世界顶尖水平的铁甲战列舰。这两艘战列舰,便是日后声名远扬的“定远”号与“镇远”号,每一艘的造价都高达170万两白银 。
这两艘大型战舰没有辜负期望,成为了亚洲实力最为强劲的军舰。舰身长度达94.5米,配备18门副炮,射程可达11000米,令日本海军心生畏惧。
在1885年至1890年期间,北洋水师接连增添了“济远”“致远”等巡洋舰,构建起“七镇八远”的强大编队阵容。该舰队于朝鲜半岛屡次彰显实力,对日本起到了威慑作用 。
在1882 年的壬午兵变以及 1884 年的中法战争时期,北洋水师的军舰数次奔赴朝鲜半岛,将日本蓄意挑起的事端予以平息。在 1886 年的长崎事件里,“定远”舰与“镇远”舰凭借强大的威慑力,使得日本不得不作出赔偿。
在这样的情形下,在李鸿章的操持之下,一支能让亚洲各国刮目相看、就连西方列强都不敢轻视的近代化舰队慢慢组建起来。然而,谁都未曾预料到,这支舰队最后竟会在内部忧患与外部压力的双重困境中走向衰败。
(文章结束)
经费缩减致内部矛盾加剧,强军宏愿成空幻
1891年冬日,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伫立在“定远”号的甲板之上,目光望向远处的威海卫港,不禁发出一声长叹。来自户部的最新指令,令这位舰队统帅陷入了艰难处境:在两年时间里,暂停舰船枪炮的购置。
往昔那毫不吝惜钱财、不惜一切代价打造亚洲最为强大舰队的大清帝国,此刻由于国库亏空,就连保障舰队日常运行的费用都难以支撑。仅仅是购置“定远”等“七远”主力战舰就花费了八百万两白银,再加上其他各类军舰、辅助船只、弹药,以及威海卫、天津、旅顺等港口的修筑,总体开支高达令人咋舌的2000万两。
在经费大幅削减的阴霾笼罩下,北洋舰队的艰难处境逐渐浮现。为了压缩开支,舰队只能从开平煤矿采购品质欠佳的燃煤。这些燃煤煤屑疏松,燃烧时浓烟滚滚且灰尘颇多,极大地影响了军舰的航行速度和灵活操控性能。
开平煤矿总办张翼对于北洋舰队的投诉全然漠视。丁汝昌曾致信对煤炭质量问题发出怨言,然而这位有着强硬背景的官员却丝毫不予以回应 。
在甲午战争即将爆发之际,北洋舰队面临的状况愈发严峻。绝大多数军舰的锅炉已然达到报废期限,迫切需要进行更换。丁汝昌曾多次向朝廷提出申请维修经费,然而皆因户部推行的财政紧缩政策而被搁置一旁。
最为让人忧心的是炮弹储备情况。因无法从国外进口,北洋舰队只能依靠天津机械局制造的质量欠佳的炮弹。不少炮弹尺寸不符合标准,甚至根本无法装进炮膛。
在此期间,日本紧紧把握这一关键阶段,大力扩充海军实力。在十年的时间里,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舰的总吨位达到37000吨,远远超过了北洋舰队的27000吨 。
在火炮的数量、口径、发射速度以及炮弹的质量这些方面,日本海军全方位超过了北洋舰队。中日两国海军力量的对比出现了令人震惊的反转。
更为严峻的是,经费匮乏致使训练时长大幅缩减。北洋水师的官兵们难以开展正常的海上操练,战斗技艺日益生疏。诸多昂贵的装备由于缺少维护而提前报废。
军饷被长期拖欠变成了常见现象。部分军官为增加收入,竟动用军舰从事走私活动。不少水兵整天在船上赌博玩乐,军队纪律涣散。这支往昔令日本敬畏有加的舰队,正逐渐迈向衰败。
1893年,丁汝昌最后一回向朝廷恳请增添经费。其于奏折里提及,要是无法及时对装备予以维修更新,北洋舰队在应对愈发紧张的海上局势时恐将力不从心 。
然而,这份奏章与此前的诸多请求并无二致,都毫无回应,犹如石沉大海。一年之后,在甲午战争的硝烟炮火里,这支装备陈旧、训练欠缺的舰队,终究还是没能摆脱覆灭的结局 。
(文章结束)
权力争斗中各派系相互倾轧 分裂与内讧致使元气大伤
在紫禁城幽深的宫室之中,慈禧太后正在翻阅北洋舰队最新的军费报告。伴随着“定远”“镇远”这般巨舰加入舰队序列,北洋水师的实力已然超出了她预先的设想 。
由李鸿章精心缔造的这支海上军事力量,正吸引着朝廷内外的目光。李鸿章不仅统领着这支在亚洲堪称最强大的舰队,还凭借直隶总督的职位镇守京畿地区,权势愈发显赫。
1890年春季,慈禧颁令削减北洋水师的军费开支。在这看似平常的政令背后,实则隐藏着统治者对于军权过度集中的忧虑。
在此期间,朝中以翁同龢为核心的清流派也开始有所行动。翁同龢不仅任职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还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在朝廷里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
翁同龢凭借户部尚书的职权,对北洋舰队展开了全面的压制。但凡涉及增加军费的提议,都会被他逐一驳回。李鸿章身为文华殿大学士,却长期坐镇天津,在这场朝廷的权力较量中显得应对乏力 。
朝廷之中的党争迅速蔓延至北洋水师内部。舰队里的高级将领多数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以福建籍的总兵刘步蟾、林泰曾二人作为首领,构建起了颇具势力的“闽帮” 。
为了抑制“闽帮”势力,李鸿章把自己的心腹丁汝昌擢升为提督。之后,丁汝昌于天津开办水师学堂,着力培养新一代的海军军官。
更为关键的是,李鸿章以优厚薪酬礼聘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出任教习一职。这位要求严格的军事教官,使得北洋水师在训练与纪律方面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
然而,“闽帮”对并非专业出身的丁汝昌极为不满。刘步蟾与林泰曾皆有着在英国留学的经历,对于丁汝昌下达的命令表面遵从,实际却暗中违抗。在训练期间消极对待工作,执行军令时大打折扣。
1886年,“闽帮”运用诸多方式将琅威理逼走。在这位出色的军事教官离去后,北洋水师的军纪很快便出现严重下滑。
官兵们纷纷效仿上级的作风,军舰成了赌场。到了港口,水兵们四处寻欢作乐。一些军官甚至利用军舰走私牟利。
往昔那支让日本忌惮的北洋舰队,在党争与派系倾轧之下逐渐分崩离析。丁汝昌屡次向李鸿章呈报军纪败坏的状况,然而面对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这位提督也是有心无力 。
1894年夏日,在中日战争即将爆发之际,北洋水师因内部的争斗与矛盾,大半元气已然损耗。这支配备世界级装备的舰队,正于自我消耗中逐渐迈向覆灭。
(文章结束)
甲午海战最终消逝 铁甲舰的悲歌隐匿于烟波之中
1894年7月25日,朝鲜海域的丰岛海战打响。日本联合舰队凭借显著优势,将北洋水师的“广乙”号运输船击沉,甲午战争的帷幕就此拉开。
8月1日时,中国与日本两国正式宣告进入战争状态。在丁汝昌的带领下,北洋水师的主力舰队从威海卫军港驶出。
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日本联合舰队与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等主力舰,于大东沟海域展开激烈战斗。因装备陈旧、训练匮乏,北洋舰队很快陷入不利局面 。
在战役期间,“致远”号由于舵机发生故障,无奈朝着敌方阵营驶去。“靖远”号的锅炉出现状况,航行速度大幅降低。质量欠佳的炮弹击中敌舰装甲时溅起火花,然而却无法击穿。
激烈战斗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北洋水师的“致远”“经远”“来远”这三艘巡洋舰遭击沉。“定远”“镇远”这两艘主力舰尽管凭借厚实的装甲得以留存,可同样是伤痕遍布 。
李鸿章收到战报之后,即刻向朝廷就战后应对策略进行请示。然而朝中各个派别争论不休,既不赞成议和,也不愿意增加军费来修复在战争中受损的舰只。
1895年1月间,日本联合舰队着手对威海卫展开全面进攻。陆地之上的炮台接连沦陷,北洋水师丧失了最后的屏障。
丁汝昌下达指令,让各艘战舰展开最后的奋力拼杀。然而在这一时刻,北洋舰队已然是大势已去、力量衰微,“定远”号遭受日本战舰的重重围困,舰身多处出现进水状况。在弹药快要消耗殆尽之时,丁汝昌下达了炸沉军舰的命令 。
随着一声巨响,“定远”号缓缓沉入渤海湾。这艘往昔被称作“亚洲第一巨舰”的铁甲战舰,满怀着无尽的遗憾与不甘,永远地离开了这片她曾全力守护的海域。
“镇远”号于突围之际遭日舰拦截俘获。日本海军把这一战利品纳入己方舰队序列,并依旧命名为“镇远”号。这艘往昔令日本胆寒的巨型战舰,最终竟沦为对手的训练靶舰。
1915年,日本海军将破败不堪的“镇远”号除籍。作为北洋水师最后的主力战舰,它在横须贺军港被拆解为一堆废铁。就这样,那支一度令中国人深感骄傲的亚洲最强舰队,最终从历史的长河中彻底消逝。
在“定远”号爆炸之前,丁汝昌吞服鸦片自杀。作为北洋水师的最高指挥官,他以生命彰显了“士可杀,不可辱”的军人风骨 。
战后,李鸿章被免去所有职务。作为推动北洋水师建设的关键人物,他怀着满心苦涩签署了《马关条约》。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成为其人生中最大的憾事 。
这支自创立便注定会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走向衰败的近代化海军,给后人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一支军队想要强大,不仅要有先进的装备,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模式、充裕的经费支持,以及远离党争、专心致力于战备的良好环境。
(文章结束)
#深度好文计划#
